發(fā)布人:
發(fā)布時間:
2025
-
03
-
18
瀏覽次數:71
3月17日,從崇太長江隧道項目現場傳來喜訊,由中鐵裝備與中鐵隧道局聯合打造的世界最大直徑高鐵盾構機——“領航號(中鐵1398號)”,成功掘進突破5000米大關,距離江心僅剩660米,標志著隧道建設正式邁入全面高速智能掘進新階段。作為滬渝蓉高鐵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長江隧道是目前世界獨頭掘進距離最長(11.325千米)、盾構直徑最大(15.4米)、過江設計時速最高(350公里/小時)、長江水下最深(89米)的高鐵隧道工程。隧道全長14.25千米,其中盾構段長13.2千米,由“領航號”盾構機(總長約148米,總重約4000噸)承擔主要掘進任務。面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敏感、地層復雜多變等施工難題,“領航號”盾構機憑借中鐵裝備為其量身打造的智能化成套技術,取得單月掘進紀錄高達718米,平均月掘進達到600米的優(yōu)異成績。這套盾構機智能化成套技術集成五大核心子系統快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核心一:ATO盾構自主掘進系統融合自動控制技術與動態(tài)決策優(yōu)化技術,成功實現盾構機自主掘進與精準自動糾偏,以及泥水環(huán)流系統的全自動化運行。在確保掘進安全可靠的同時,開創(chuàng)了“有人監(jiān)護,無人操作”的掘進新模式,顯著提升了施工自動化水平和作業(yè)效率,引領盾構施工技術邁向新高度。核心二:管片自動吊運系統集管片智能識別、吊具防搖控制、人員安全預警等前沿技術于一體,實現了從管片精準識別抓取,再到全自動化運輸的一站式智能管理。該系統不僅極大...
發(fā)布人:
發(fā)布時間:
2025
-
03
-
15
瀏覽次數:52
近日,中鐵裝備自主研發(fā)的新能源系列隧道專用設備批量下線標志著公司形成了國內先進的鉆爆法隧道施工關鍵工序新能源產品配套體系設計研發(fā)團隊以創(chuàng)新驅動突破技術壁壘攻克了新能源三電系統在復雜施工場景中的應用難題設備核心亮點01綠色化施工零排放、零污染,解決隧道內與人爭氧的難題。單臺設備每年可節(jié)約能耗費用10-20萬元,減排CO?約10-30噸。02智慧能源管理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具備“直流+交流”雙充電模式,支持邊作業(yè)邊補能,有效緩解續(xù)航焦慮。03智能熱管理智能熱管理控制,可實現系統自動加熱和冷卻,增強設備復雜或極端工況的適應性。04動態(tài)能效優(yōu)化散熱系統自適應調節(jié),實時監(jiān)控并評估散熱需求,動態(tài)調節(jié)散熱功率,整體能耗利用率提升10%以上。05多場景作業(yè)模式設備支持動力電池應急作業(yè),適應邊坡支護、洞外作業(yè)等特殊場景,顯著降低工程基礎設施投入。近年來,中鐵工業(yè)積極發(fā)展新質生產力 聚焦“智能+綠色”隧道建造技術迭代升級在隧道專業(yè)技術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推動裝備制造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邁進
發(fā)布人:
發(fā)布時間:
2025
-
03
-
03
瀏覽次數:43
2月25日,隨著最后一項技術指標驗收合格,由河南省水利二局集團和中鐵裝備聯合研制的“水投6號”(中鐵1483號)土壓平衡盾構機順利通過驗收下線,設備將應用于河南省汝陽前坪水庫灌區(qū)工程,這是中鐵盾構又一次服務水利項目的生動實踐。項目概況河南省前坪水庫灌區(qū)工程項目,為河南省“十四五”期間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項目建成后將形成覆蓋2市5縣的現代化灌溉體系,年均可引前坪水庫水量1.55億立方米,可改善農田灌溉面積50.8萬畝,對改善區(qū)域農業(yè)生產條件,提高鄉(xiāng)鎮(zhèn)供水保障程度,促進區(qū)域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設備介紹“水投6號”土壓平衡盾構機開挖直徑4.97米,整機長約153米,掘進區(qū)間總長約5.5公里,穿越地質復雜,主要為泥巖夾礫巖、泥灰?guī)r、砂巖與泥巖互層等。針對以上地質特點,中鐵裝備運用多項創(chuàng)新技術,包括硬巖地層復合刀盤、刀具磨損檢測、超大推力和扭矩儲備、集成式自動保壓人艙、后配套設備集成及管線美觀化人性化布置等,使盾構機具備了超強的地質適應性能,有效解決了破巖、結泥餅、狹小空間、高水壓、地表沉降等多項難題。此次下線標志著國產高端裝備及創(chuàng)新技術應用的又一次重要突破,為國產隧道掘進機在長距離、大埋深引調水工程的應用提供了有效案例,將為我國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提供寶貴的經驗和示范。
發(fā)布人:
發(fā)布時間:
2025
-
03
-
03
瀏覽次數:62
近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發(fā)布了2024年國家級5G工廠名錄,來自中鐵工業(yè)的中鐵寶橋(揚州)有限公司5G工廠、中鐵裝備基于數據要素賦能的盾構機5G工廠成功入選。何為5G工廠?5G工廠是指將以5G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工廠生產現場,形成生產單元廣泛連接、信息(IT)運營(OT)深度融合、數據要素充分利用、創(chuàng)新應用高效賦能的先進工廠。5G工廠長什么樣?“5G+”讓一切皆美好中鐵寶橋揚州公司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傳統制造業(yè)的深度融合,鍛造新質生產力,先后建成鋼橋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智能制造信息化控制中心,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è)”“國家級綠色工廠”“江蘇省工業(yè)互聯網標桿工廠”等稱號?!悄軘祿治銎脚_01.“5G+”讓管理更科學運用以太網、5G、WIFI等工具,搭建超融合云平臺,以實時生產數據自動采集為基礎,實現精益化管理和智能化決策。02.“5G+”讓工藝更優(yōu)化引進智能孔群檢測設備,開發(fā)基于激光掃描技術的智能拼接板檢測系統,切實提升零件檢驗水平。搭建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提升產品二維和三維設計質量,優(yōu)化生產工藝。03.“5G+”讓生產更高效基于5G技術,建設跨平臺的生產設備拓撲監(jiān)控設計平臺,實現制造單元設備在線實時監(jiān)控,推動不同生產車間設備狀態(tài)的分類管理。應用室內定位、視覺導航等技術,定制開發(fā)AGV自動叉車,優(yōu)化廠內物流,極大提高生產效率。04.“5G+”讓產業(yè)更智能智能制造及5G...
發(fā)布人:
發(fā)布時間:
2025
-
01
-
13
瀏覽次數:56
近日,國家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4年度綠色制造名單,中鐵寶橋南京公司憑借在綠色制造領域的卓越表現成功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 公司簡介中鐵寶橋南京公司是鐵路道岔研發(fā)制造領域的骨干企業(yè),主營鐵路道岔及配件,城市軌道交通產品研發(fā)、制造、安裝鋪設、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倉儲等業(yè)務。先后獲得工信部制造業(yè)與互聯網融合發(fā)展行業(yè)系統解決方案試點示范企業(yè)、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è)、江蘇省智能制造工廠等國家級及省市級資質榮譽30余項。從生產流程的優(yōu)化革新到綠色道岔的創(chuàng)新研發(fā),從清潔能源的再生應用到綠色供應鏈管理,公司始終將綠色發(fā)展作為企業(yè)戰(zhàn)略的核心組成部分,遵循能源資源消耗最低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原則,持續(xù)推進企業(yè)朝著綠色、低碳、可持續(xù)發(fā)展方向邁進。 創(chuàng)新迭代設計 研發(fā)綠色產品公司秉持“綠色低碳”道岔設計理念,按照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生態(tài)設計方法,積極推進高端化、綠色化、標準化道岔產品創(chuàng)新研發(fā),做精產品線,做強產業(yè)鏈,搭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鴾p振道岔開發(fā)道岔減振降噪技術,顯著降低列車過岔時的噪音及振動,提升旅客乘坐體驗,減少過岔噪音對周邊居民、振動對周圍環(huán)境的不利影響。參與道岔統型研制,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和材料更新,增強零部件互換性,實現不同型號道岔整組互換,增強了道岔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從而適應更高運行速度與載荷要求。利用綠...
發(fā)布人:
發(fā)布時間:
2025
-
01
-
03
瀏覽次數:61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結合大數據分析和專家意見百萬網友和粉絲熱情參與網絡投票最終評選出2024年度 “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央企十大超級工程”“央企十大熱搜”……中鐵工業(yè)自主研制的全球首臺千噸級新能源架橋機“應龍?zhí)枴比脒x“央企十大國之重器”,參建的深中通道入選“央企十大超級工程”,#最硬核的國貨購物車#入選“央企十大熱搜”。11月28日,全球首臺千噸級多模式新能源架橋機“應龍?zhí)枴痹谥檎馗哞F江機段JJZQ-8標完成首架任務,標志著由中鐵科工研制的全球首臺千噸級新能源架橋機研制成功。該臺新設備在千噸級架橋機基礎上,配置“增程器+動力電池”動力源系統及其控制策略,首次將新能源技術應用在架橋機上,應用后設備燃油消耗可節(jié)省40%。6月30日下午3時,歷經7年建設,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該工程橫跨珠江口東西兩岸,通車后,從深圳到中山的車程從2小時縮短至30分鐘。中鐵山橋、中鐵寶橋承制了該項目G05合同段和G04合同段鋼箱梁制造任務,包括深中大橋(原名伶仃洋大橋)、中山大橋、橫門泄洪區(qū)非通航孔橋、西泄洪區(qū)非通航孔橋、淺灘區(qū)非通航孔橋、萬頃沙互通匝道橋及附屬設施,全長7.24公里,鋼結構總重約18.3萬噸。10月28日,“國資小新”聯合淘寶、微博共同打造的2024年雙11“最硬核的國貨購物車”如約而至!更多大國重器與科技創(chuàng)新,更多民生好物與低調國貨,一整個上架的大動作,一整套新玩...
發(fā)布人:
發(fā)布時間:
2024
-
12
-
14
瀏覽次數:32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南水北調工程事關戰(zhàn)略全局、長遠發(fā)展和人民福祉”。今年是南水北調全面通水10周年。10年來,南水北調工程優(yōu)化我國南北方水資源配置,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近日央視新聞《南水北調通水十周年》,特別策劃欄目《清水通南北》,聚焦了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項目,報道了中鐵裝備研制的,“江漢先鋒號”“江漢開拓號”等盾構機,助力工程建設的情況。穿山越嶺、縱貫南北,南水北調作為中國一項超級工程,穿越近千條大小河流,與鐵路和公路相互交錯,各類工程建筑千余座,每一項工程難度都令人震驚。其中,丹江口水庫是南水北調中線的重要水源區(qū),但這并不意味著水可以取之不盡,這就需要給丹江口水庫找到一條“供水補給線”。而這條“補給線”,正是緊張施工中的引江補漢工程。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后續(xù)工程首個開工建設的重大項目。從長江三峽庫區(qū)引水到漢江,實現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兩大世紀工程“牽手”。近200公里的輸水線路需要穿越群山,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因此全程都必須采用隧洞輸水?!敖瓭h先鋒號”:巨大"穿山甲"隧道掘進機在鉆山洞的過程中,就要用到一個“大家伙”——盾構機,這也是引江補漢工程建設中用到的第一臺盾構機——江漢先鋒號。這是目前國內引水隧洞項目中使用的、最大直徑的單護盾硬巖掘進機,開挖直徑12.23米,整機長度約160米,重約2800噸。就好像一只巨大的“穿山...
發(fā)布人:
發(fā)布時間:
2024
-
12
-
12
瀏覽次數:46
從珠海平沙的紅樹林濕地公園眺望,黃茅海跨海通道猶如長龍臥波,5座“小蠻腰”出海,氣勢非凡!12月11日,中鐵寶橋參建的國家級重點工程,黃茅??绾Mǖ勒酵ㄜ?,為粵港澳大灣區(qū)跨江跨海交通網絡再添“關鍵一橫”。這是繼6月深中通道開通后,粵港澳大灣區(qū)跨??缃ǖ廊?,年內迎來的又一重磅成員。黃茅??绾Mǖ理椖繓|連港珠澳大橋,西接西部沿海高速,是組成粵港澳大灣區(qū)的重要跨江通道。項目全長約 31km,海上段長度約14km,設計時速100km/h。其中,中鐵寶橋承制了該項目G3標段黃茅海大橋主橋鋼箱梁與主塔鋼錨梁的生產制造任務。黃茅海大橋主橋為大斷面分體式鋼箱梁結構,鋼箱梁全長2200m,是黃茅??绾Mǖ理椖靠刂菩怨こ?、世界最大三塔公路斜拉橋。創(chuàng)新領航 智能建造建設過程中,因大橋跨徑大、載荷能力要求高,橋面板為U肋正交異性橋面板,對鋼箱梁制造的匹配精度要求極為嚴格。技術團隊依托中鐵寶橋舟山鋼橋梁基地,構建了國內先進的鋼橋梁智能制造“五線一系統”,涵蓋板材智能下料切割生產線、板單元智能焊接生產線、節(jié)段智能總拼生產線、鋼箱梁智能涂裝生產線、鋼護欄智能制造生產線以及車間制造執(zhí)行智能管控系統,實現了鋼橋梁制造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單元件制造智能設備使用率達100%,生產效率提高了40%以上?!鍐卧悄芎附由a線在焊接工序方面,自主研發(fā)的 U 肋內外專機焊接智能控制系統,可實時監(jiān)測...
發(fā)布人:
發(fā)布時間:
2024
-
12
-
05
瀏覽次數:32
12月4日,正值第七個“世界隧道日”,從德國漢堡地下儲熱供熱隧道項目(以下簡稱:熱能隧道)傳來捷報,中鐵裝備研制的土壓盾構機 “中鐵1144號”成功穿越易北河抵達接北岸收井,順利完成漢堡熱能隧道掘進任務,標志著中國盾構技術首次在德國應用告捷。項目概況熱能隧道項目作為連接工業(yè)區(qū)和城區(qū)供熱“咽喉”通道,全長約1165米,整條隧道下穿德國第二大河流——易北河,掘進地質主要以碎石、砂、砂土、黏土、沉積石灰?guī)r為主,平均埋深達30米,最大水土壓力約為4.5巴。這條隧道和其配套地下設施將把漢堡南部工業(yè)區(qū)作業(yè)過程中產生的廢熱儲存并輸送到漢堡北部的港口新城,其核心是回收工業(yè)區(qū)生產過程中的廢熱,并通過鹽水在地下儲存熱量,代替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在冬季為當地居民供熱。設備介紹為有效應對項目中的高水壓環(huán)境和對沉降精度的嚴格控制要求,公司結合德國客戶需要,為其量身定制一臺開挖直徑4.57米,總長約278米的土壓平衡盾構機。設備集成了多項先進技術,同時,還首次在小直徑盾構上引入了符合CE標準的獨立人艙設計,以及回轉式管片小車等人性化措施,極大地增強了設備在操作過程中的安全性、舒適性和環(huán)保性。為確保設備順利貫通,公司采用屬地化服務團隊,以迅疾響應、高效服務,為設備順利掘進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設備掘進期間,取得了日最高掘進20.4米的好成績。
發(fā)布人:
發(fā)布時間:
2024
-
11
-
10
瀏覽次數:67
從峽谷里徑直吹來的風在耳旁呼嘯而過腳下是600多米深的花江大峽谷……這里是位于貴州安順市關嶺縣與黔西南州貞豐縣接壤處的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建設現場11月4日由中鐵寶橋參建的花江峽谷大橋順利首吊標志著該橋已進入吊裝階段為明年通車運營奠定了基礎工程概況花江峽谷大橋是貴州六安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建于被稱為“地球裂縫”的花江大峽谷之上,全長2890米,主橋橋面與谷底的北盤江水面垂直高度達625米,相當于220層樓高。公司承擔花江峽谷大橋約22000噸鋼桁梁、橋面系制作加工、拼裝、安裝任務。截至目前,現場已完成70個節(jié)段組裝任務,總重達15400噸。01技術準備大橋主桁桿件整體節(jié)點孔群較多,連接關系復雜,孔群的制孔精度直接影響橋位安裝進度及質量。為此,技術人員采用了數字化BIM建模技術、設計可靠的工裝設備、優(yōu)化制孔工藝、三維數控劃線鉆孔等技術手段,為生產制作保駕護航。02生產制作采用了數字化智能套料下料技術、數字化生產組織系統、正交異性鋼橋面板全熔透焊接技術、接頭板殘余應力消除技術等多種措施,控制弦桿焊接變形,保證了鋼桁梁制造的質量和效率。03現場拼裝大型橋面塊體采用了倒裝制作技術,鋼桁梁節(jié)段采用實體匹配預拼裝+三維數字掃描虛擬預拼裝技術,在保證節(jié)段拼裝質量的同時,有效提高了橋位節(jié)段安裝精度,加快了施工進度。大橋建成后,將超越北盤江大橋,成為世界第一高橋。大橋也將峽谷兩岸的行車時間...